根據相關部門的統計,目前中國血液病患病率約在十萬分之六,但是每年還會新增3到4萬名血液病患者,而這里面有一大部分是兒童。有近百萬需要移植造血干細胞的病患們在苦苦等待配型成功。
中華骨髓庫信息庫登記達265萬人份
臨床移植缺口仍然很大
截至2019年5月底,中華骨髓庫信息登記人數已超過265萬人份,但可供臨床移植的缺口仍然很大。志愿者登記承諾捐獻骨髓,但經常發(fā)生真的配型成功后,卻由于變更了電話與志愿者失去聯系或者志愿者出現悔捐的情況會經常出現。目前只能滿足一部分的血液病患者的搜索。配型所花費的時間和難度面臨非常大的挑戰(zhàn)。
移植配型還可向臍血庫提出申請
除骨髓外,移植用的造血干細胞還有一個重要來源—臍帶血。儲存的臍帶血歸個人所有,如需進行移植可隨時出庫供臨床使用, 臍帶血庫的設立,是為了滿足民眾對個體多層次醫(yī)療保障服務的需求,同時為臨床提供了更加豐富的造血干細胞資源,大大減少了配型等待的時間,為患者的治療提供了新契機。
全國目前有7家合法的臍血庫,分別位于山東、上海、北京、天津、浙江、四川和廣東,這7家臍血庫均可查詢相關信息。且臍帶血是實體保存,一旦有合適配型,不會出現像骨髓捐贈一樣的悔捐狀況。
移植想成功HLA配型是關鍵
造血干細胞移植成敗的關鍵之一是HLA(人類白細胞抗原)配型,如果供者與受者的HLA不同,便會發(fā)生嚴重的排斥反應。骨髓親緣間HLA相合的幾率是25%,無親緣間分別是1/5000,1/10000左右甚至是1/10萬以上。
寶寶出生時,如果父母為孩子保存了臍帶血,患病需使用時,不需要配型,因為孩子與自身的臍帶血HLA配型是100%相合的,并且臍帶血自體移植無排斥反應,可大大減少移植后抗排異藥物的費用。父母與孩子的臍帶血配型成功的幾率是50%,兄弟姐妹之間則有25%的配型成功的可能。
臍帶血為越來越多的血液病患者帶去希望
臍帶血是胎兒娩出斷臍后,殘留在臍帶和胎盤中的血液,內含豐富的造血干細胞,可以重建人類免疫系統和造血系統。臨床上,臍帶血造血干細胞具有較易獲得,采集時供體無痛苦和風險;實物儲存,供應時間迅速;移植物抗宿主反應發(fā)病率低,發(fā)病程度輕;非血緣配型成功率高等優(yōu)勢。臍帶血中的干細胞比較原始、年輕,增殖能力強于普通干細胞,故而十分珍貴。臍帶血中的造血干細胞尤為豐富,可以分化生成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等各種血液成分,因此具有重建血液和免疫系統的功能,可用于造血干細胞移植,在我國相關文件明確指出,臍帶血造血干細胞移植技術適用于治療包括白血病、骨髓增生異常綜合癥、惡性淋巴瘤、多發(fā)性骨髓瘤、惡性腫瘤、重癥再生障礙性貧血、重癥放射病、骨髓衰竭、血紅蛋白病、重癥免疫缺陷病、代謝性疾病等疾病的治療。
目前圍繞臍帶血開展的臨床研究還拓展到神經系統范圍內的自閉癥、腦癱等疾病上。同時,在心腦血管疾病、整形外科、糖尿病等領域,臍帶血的臨床應用前景同樣可期。作為寶貴的人類生物資源,臍帶血在人類健康領域將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據悉,我國有數百萬血液病患者正在等待造血干細胞的移植,每年僅有約0.03%的患者能有幸得到造血干細胞的治療。儲存臍血,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說,都是一件造福子孫后代和人類醫(yī)學的好事。中國是世界人口大國,在未來,受益于居民健康管理意識提升,臍帶血科普宣傳以及臍帶血臨床應用領域和再生醫(yī)學科研進展方面的不斷拓展,預計將有更多具備健康保障管理意識的家庭會選擇新生兒臍帶血儲存服務。
文章圖片來源于網絡,侵刪